文壇盛會捧女婿 誰知水神送天才
《增廣賢文》有一句名句:「時來風送滕王閣,運去雷轟薦福碑。」「雷轟薦福碑」是范仲淹與張鎬的故事,今期先按下不表。這一期,筆者主要想跟大家談談王勃《滕王閣序》的故事。
中國文學史有「初唐四傑」之說,即王勃(650-676)、楊炯(650-約693)、盧照鄰(約634-約686)和駱賓王(約638-?)。這個說法,最早見於宋之問《祭杜學士審言文》:「後復有王、楊、盧、駱」,極度推崇四人之才華。
王勃自幼已有「神童」之譽,據說六歲之年,已經能夠寫作詩歌。據王定保《唐摭言》記:「王勃著《滕王閣序》,時年十四」,說明王勃才華之盛,非常人可匹。(筆者按:有關王勃寫作《滕王閣序》之年歲,目前有「十三歲說」(《太平廣記》)、「十四歲說」(《唐摭言》)、「二十二歲說」(《古文觀止》)和「二十九歲說」(《唐才子說》)四種主要說法。)
《古文觀止》收錄了《滕王閣序》,並加入「末評」論述此文的寫作緣由。
據吳氏說,滕王閣是唐高祖兒子元嬰作為洪州刺史(今江西省轄市) 時興建的樓閣。由於元嬰後來獲封「滕王」,故此閣被人稱為「滕王閣」。唐高宗咸亨二年(671年),閻伯嶼以洪州牧身份,重修此閣,並在同年九月九日,宴請賓客幕僚於閣中,並舉行了一場「文學論壇」。
公眾參與僅表面
雖然這場「文學論壇」表面上是歡迎公眾即席參與,但實際上閻伯嶼早早已安排了女婿吳文章提前草擬好文章,目的是想借這次賓客雲集之機,一躍而起。可是,計劃總趕不上變化。誰都沒想到王勃竟然路過此地,還徑自來到滕王閣。
本來,作為山西人的王勃不應該來到江西的。他這次之所以來,是因為要南下探望父親,因此路過此處。王勃一向以文才自詡,所以自不放過這場洪州文壇盛事。而且,在路上,王勃還遇到一件不可思議的事。
這件事在《古文觀止》的「末評」寫着的——王勃本來是趕不上這場聚會,因為在抵達洪州前一晚,他還在洪州七百里之外。但是,神奇的是,當晚王勃做了一個夢,他夢見水神告訴他:「助風一帆。」於是,他竟然只花了一晚時間,就到達洪州。
坊間有一句諺語說:「好波不如好運」(按:「好波」是粵語,意思是「球技好」),王勃得了水神之言,竟然一夜抵達洪州。
「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軫,地接衡廬……」當吳文章背誦出「宿夜構築」的序文後,一眾賓客一如所料,推辭不書,然而王勃卻老實不客氣,一氣呵成,即把《滕王閣序》書成。及至「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」一句,閻伯嶼也認命了,甚至忍不住給王勃一句評語:「此天才也。」
一場「時來風」相送,王勃技驚滕王閣,也成就這鬼斧神工的傑作!
*此文曾刊載於《文滙網》,2022-11-23